前陣子陳文茜放生的舉動(與文章),揚起一陣話題。

我過往星期天的早上向來悠哉,吃早餐時也照慣例讀開卷。那時讀到陳文茜新書發表會的現場報導,主題是「大蕭條年代的生活藝術」,陳文茜、蔣勳、五月天阿信共同主講。唔,總歸一句應該是,類似楊紫瓊在臥虎藏龍裡對章子怡說的:「無論你對此生的決定為何,都要真誠的對待自己。」

20111030474.jpg


這一場座談因為網羅了非常有特色的三個人,很精彩。不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陳文茜講她選職業這件事。她說,她大學第一份工作是在一間很有名的律師事務所,第一個案子是面對一個哭哭啼啼的船難家屬,她的事務所代表了英國的船務公司。那個家屬沒有任何法律背景,她當下已經洞悉這個案子的判決,馬上就知道這份工作她不能做了。陳文茜說(這邊是記憶,不過大致上如此)常常想起失業後在家裡看報紙一欄一欄找工作,媽媽對她說:「你不是不在意這種世俗的東西嗎?幹嘛還要吃飯?」然後她在餐桌上掉眼淚的往事。

黎明柔曾說:【陳文茜是全台灣最聰明的女生(之ㄧ)。】這也是大家對於此舉格外不能理解的原因吧。一個聰明高學歷、曾經拍過【正負2度C】記錄片疾呼環保重要的人,竟然做出放生這種已被多數人認為是加倍傷害環境的舉動。

我讀了文章,憂傷的情緒躍然紙上,讀者除了驚訝於她參與放生的活動,應當也能感知道她的心受傷了的訊息。這是蜘蛛人的詛咒的變化型嗎?【你越聰明,越該合宜的表現出那些我們期望的。】如果你沒有,那麼你在其他領域的的優秀表現會反過來質疑你的表現。

我想著電影裡的英雄們,過往的英雄就像007,永遠光鮮,永遠亮麗。但現在的電影故事更觸動的也許是英雄有其脆弱的一面,就像BATMAN注定要失去最愛的人一樣。我思考我也曾說過的【更高的道德標準】這句話,標準的尺度在哪裡,誰可以決定?人可以犯怎麼樣的錯誤仍被原諒?

(跳一下)回到職業選擇這件事,有個朋友工作後還在念書,念了幾年吧,準備考學士後西醫(名稱對吧?),前陣子又聽說他想考後中,理由是「感覺比較容易考上」,姑且不論此話是否為玩笑,我總覺得中醫這件情博大精深,要是進去了不喜歡,那豈不是在三十一歲又重蹈十八歲的覆轍?已經在讀後中的另個朋友說過,有個學妹考後中的理由是,男友家庭覺得她的職業(或科系)不夠好(好像是職治師或物治師),所以她放下工作重新考試考上後中,雖然不是那麼有興趣,也讀了三年,結果男友媽媽又說:「中醫感覺不像醫師。」我記得朋友轉述學妹的話:「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在這裡。」似乎是分手了,這時候是認賠殺出,還是把頭洗完,我想心裡面是很煎熬的。

很久以前我小叔叔告訴我,以前老師告訴他們,選職業要選自己有興趣的,不要管金錢或者什麼地位,他年少時覺得老師都在騙人,接近四十歲才開始體悟確實是這樣噢。


延伸閱讀:文茜語錄/在放生的旅途中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li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