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週末剛過,搭檔說起了朋友去聯誼的事情。說是同讀師大的同學,雖然已經有男朋友,但秉持著「為單身朋友謀福利的」精神,舉辦多人聯誼。
2013-02-11-181


根據轉述,活動辦得很用心,朋友也很愉快,但五、六個小時過去(我大學時參加聯誼次數只有一次吧,五、六個小時很常見嗎?),開始顯露疲態,於是用了打電話的招數(不禁好奇,古早的人沒有手機,要怎麼從飯局逃脫啊?還是只能認了等時間過去?)離開現場。

朋友談此次經驗,說剛開始很開心,後來開始終於想起為何不喜歡聯誼這件事。原因之一,我也常有這種經驗,就是對方得知職業時會說:「哇,你是特教老師,那一定很有愛心(或耐心)吧。」然後忍不住在心裡翻兩個白眼這樣。

從前我思考過,為什麼自己會產生翻白眼的反應呢。我的答案是,雖然我們本身充滿各式各樣的刻板印象,但我們排斥刻板印象用在自己身上,但當前這個台灣社會(想到工程師就想到「竹科新貴」之類的),是鼓勵刻版印象的,廣告中用大量符號來塑造,比如說,「整個城市 就是我的咖啡館」,用想要創造需要,大概是廣告業的終極目標吧?又比如說,拿什麼包包代表時尚,穿什麼衣服就是流行。一件衣服一出工廠至少數千件,多數人卻不希望在辦公室正好遇上同一個。人既是一種群體動物,但又渴望自己與眾不同。

朋友又說,原因之二,要從頭開始認識新朋友好累。這點我倒是非常同意。

「可是,」我又忍不住說教,「因為現在還是二十七八歲的年紀喔,等到了三十二歲的時候,大家就算想幫你介紹對象也可能會卻步喔。」
「為什麼?」
「因為如果你長得不差,工作不錯,相處起來也沒什麼大問題,那大家心裡會想:『這個人內在一定有什麼問題,個性上有某種缺損。』比如說正在等待一個到非洲冒險的男友回來啊,或者是抱定獨身主義但不好大聲宣告怕傷父母的心之類的。朋友群隨著年紀漸長,可能也認識不了什麼新人,那些職場裡長輩想介紹,可能又擔心冒犯人喔!」

還有,當我們三十五歲的時候,我們已經不再那麼勇敢了。可以接受曖昧期間的小甜蜜,小苦澀卻會被我們放大成拒絕。

最後我用實例分享結束這個話題。小我幾個月的朋友,結束一段六、七年的感情,傷心一年之後,開始去聯誼。聽她分享聯誼經驗,有趣的,像是男生為了表示身體健康(?)特地拉單槓給她看;糟糕的,呃...我現在一時想不起來。總之,在幾場聯誼中,認識了一些可以出去玩的朋友,有的還一起去上烹飪班,假日活動變得很精采,現在也有了穩定交往的對象,兩個人常一起到台灣各地遊山玩水,常常整個人看來心情很好喔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li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