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加上已經展開的奇幻影展,我最近看電影量有點太多...

一頁臺北。寒假在家時,艋舺沸沸揚揚,一頁臺北在國外得了獎,搭著國片、城市行銷熱潮,佔據不少新聞版面。我記得上國文課時,老師提到關於小說人物,角色概念有兩種,一種是圓形人物,一種是扁形人物。圓形人物因應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處事方式,到了小說的結尾也許會產生心理狀態的改變;扁形人物則相反,從一而終,尊崇單一的價值觀,簡單來說童話故事的角色都是扁形人物,但扁形人物沒有不好喲,它可以讓我們快速認識特質。

那麼,一頁臺北的人物應該都是扁形人物,而故事也是個開心的童話故事,它告訴我們:至少要像男主角(長得真的很像年輕版的孫協志)的等級,才會被郭采潔搭訕啊,尋常人喔...(默)。FB上有朋友說,看完一頁臺北,印象深刻的是配角小高。確實,眾多配角因為外表關係,加上塑造成為一個目標明確的角色,在許多時刻有很多的喜感(配角柯宇綸也是)跑出來。但我以為這是選角正確,並不是角色塑造成功。相較之下男女主角就有點單薄。

因為預設這是一部很臺北的片子,但顯然導演的臺北和我眼中的不一樣,我想也許是我認識的臺北太表面,太光鮮,所以當我柯宇綸和手下開會(?)的賓館,有一種「這就是我家巷口不遠處的那間破破爛爛旅社的fu嘛」。而這也是一個異鄉人認識的臺北嗎?「一個人對一個城市的印象,取決於他認識的第一個朋友」。那麼,電影裡的男主角是老實可愛的,女主角是慧黠靈動的,高高是認真踏實有喜感的等等等。

我借用「愛護你的膝關節」的心得作為結語:「《一頁台北》有著國片裡少見的輕鬆基調,沒有憤憤不平、高深的表現符碼、或是黑道反派壞蛋,全部的角色都是『很想做些什麼(改變)』,但最後發現轉了一圈,雖然什麼都沒改變,但他們也不會怨天尤人、顧影自憐。他們都帶著一點傻氣的阿Q精神,浪漫討喜,給觀眾在戲院裡經歷了一場充滿微笑的冒險,迷人至極。」


我在預告片裡看到了桂綸美的「36個故事」,桂綸美說,也希望有一天有故事可以跟別人換啊,我猜想這部片子基調應該和一頁臺北相去不遠吧,年輕,闡述夢想、生活等。兩部片子在一起讓我想到我非常非常喜歡的一本書,「城市傳奇」。是以前在聯合晚報副刊(天啊,以前的晚報是有副刊的!)刊登,最後集結成書。噢,該來重看這本書了。

孔子的心得?唔,我最近消化不良......條列式好了。
一、顏回太帥氣,笑容太開朗,眼睛太炯炯有神。
二、周迅真可愛,用眼神演出一個有別以往的君夫人。
三、子路,嗚嗚,你好可憐。(還好沒演你變成肉醬)
四、春秋時代戰爭有這麼多人嗎?(我想是為了觀眾的電腦CG)
五、那年代攻防機具那麼發達?墨子(崇拜他)還沒出生啊那時。
六、我一直在等孔子說:「從我於陳、蔡者,皆不及門也。」結果沒講。
七、最精彩橋段,君夫人說「世人可能很容易體會夫子的痛苦...」時,孔子的表情。
八、衛國有這麼神的刺客?還是如果亂箭射死不夠美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li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