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京極夏彥到台灣來了,猶記前些年看「孤獲鳥之夏」,明明陽光普照卻覺得冷的經驗。
DSC_0204


由於小說可以說是推理和日本怪談的組合,記者問到作者對於恐懼的想法時,他這樣說:「恐懼是一種現象,十個人有十種不同的恐懼,加上各種文化對靈魂、鬼怪的認知不同,所以小說要擷取到每個人感到恐懼的部分很難。」這也反應了我們看日本、泰國的恐怖片,比起看日本狼人或者吸血鬼恐懼的感覺多很多。

紀蔚然在私家偵探(2011)裡說,「即使我們理解,可能還是會對難以預期的事物感到恐懼。恐懼和焦慮是人類心智中主要的心理狀態。恐懼的背後是對確定性不斷的渴求。我們對未知感到恐懼。人心對肯定的渴望,是根植於我們對無常的恐懼。當你能夠查覺不確定性,當你卻信這些關連的成份不可能保持恆常與不變時,就能起無畏之心。你會發現,自己真正能準備面對最壞的狀況,同時又能容許最好的發生,你會變得高貴而莊嚴。

但是多數的時候我們無法承認自己恐懼,不曉得是因為大文豪莎士比亞說過,所有卑劣的情緒中,恐懼是最令人憎恨的關係嗎?還是我們已經被教育的要堅強,要勇敢,要活下去的英雄主義電影洗腦?生活中,恐懼,常要用其他的情緒來表示。比如說爸媽看到孩子的手機費暴增,擔心孩子因此忽略課業,無法順利畢業,卻要嘲諷的說:「你生意是做多大?」擔心朋友交了男朋友之後,無法再像從前那樣陪伴自己,用要求的語氣說:「請幫我買飯糰回家。」

父母恐懼的是孩子無法自立,同儕恐懼的是大家都有伴剩下自己孤伶伶。但是這個社會似乎不鼓勵大家說出恐懼,所以陷入針鋒相對的言詞,無法看清。

身為一個緊張兮兮的A型人,我學著和擔心東擔心西相處,事前多點確認,讓自己事到臨頭放鬆些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li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